为了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促进学生拓宽视野、丰富知识、陶冶情操,弘扬海南东坡文化。2023年2月26日,我校四(4)、四(5)、五(6)、五(1)中队在大队辅导员,王小燕、周素芳、周安淳、朱惠玲和中队辅导员张春娥、蔡任昌、张莺琼、吴扬杰的带领下到海口五公祠参加由海口市人民政府主办,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海口市教育局承办的“遇见东坡”古迹研学活动。
为了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促进学生拓宽视野、丰富知识、陶冶情操,弘扬海南东坡文化。2023年2月26日,我校四(4)、四(5)、五(6)、五(1)中队在大队辅导员,王小燕、周素芳、周安淳、朱惠玲和中队辅导员张春娥、蔡任昌、张莺琼、吴扬杰的带领下到海口五公祠参加由海口市人民政府主办,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海口市教育局承办的“遇见东坡”古迹研学活动。
签到
换上宋代学生服装
踏上东坡语录文化长廊,浅知东坡生平。
拜师礼
拜师礼用的是揖礼,揖礼手位于高者,在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、冠礼等礼仪场合中,对尊长及同族人行揖礼。行礼时身体肃立,双手合十,左手在上,手心向内,俯身推手时,双手缓缓高举齐额略高过需心,附身约60度,起身时恢复立容。
在学圃堂里,同学们上了一堂宋朝的课,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苏轼豁达乐观的心态。
演绎东坡“指凿双泉”,带领学生了解“海南第一泉”,现场提问互动,让学生们了解宋代的土地计量单位“尺、丈、亩”等数学常识内容。
宋朝是我国文化历史上的辉煌时期,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。所谓雅集,就是文士们的聚会,怡情养性是文人们聚会的宗旨。吟诗,堪书,赏画,扶琴,手谈等清雅事项均属于他们聚会上的主要活动。少先队员们今天也参加了一次雅集,体验了拓印名作,巧对诗词。
解了苏东坡的生平以及他所在朝代的生活的习俗后,每队员心中对苏东坡的形象都有所感知。在这一环节中,少先队员们纷纷拿起画笔,在长卷上绘出自己心目中的苏东坡。
蹴鞠,又名“蹋鞠”、“蹴球”、“蹴圆”、“筑球”、“踢圆”等,“蹴”有用脚蹴、蹋、踢的含义,“鞠”最早系外包皮革、内实米糠的球。因而“蹴鞠”就是指古人以脚蹴、蹋、踢皮球的活动,类似今日的足球。据史料记载,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,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,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,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。因此,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、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。
东坡肉的来历和典故:北宋元年,苏轼被贬黄州,在东坡过起了农耕生活,并自称“东坡居士”。在那里,苏东坡每天除了劳作和赋诗下棋,还在闲暇时间琢磨起了烹饪技术,苏东坡有一道糯而不腻的烧猪肉博得了客人的高度夸赞。后来,苏东坡四处为官,东坡肉也随之传遍大江南北。
本次“遇见东坡”古迹研学游活动,重点挖掘苏东坡在海口期间的历史及相关事迹,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,体现互动性,趣味性和教育意义。通过研学游活动培养少先队员“爱国、爱民、爱文化、爱生活。